“救心人”孔祥勇——他为雪域高原打通“救心”高速路
大皖新闻讯 近年来,随着“科大新医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创新正在成为中国科大附一院最亮丽的底色。对于临床医生来说,除了精湛的医疗技术,他们更是“独挡多面”,“首席创新官”“援藏使者”“医疗特种兵”“科普达人”成为他们身上的新标签,他们为照亮健康打开了另一束光。即日起,本报将推出中国医师节特别报道,让大家了解临床医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他为雪域高原打通“救心”高速路
提起ICU大家并不陌生,而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却鲜为人知。这里收治着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危重症患者,可以称得上是“离死亡更近的地方”。夜幕降临,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CCU,各种监护仪器“滴滴”声此起彼伏,“救心人”孔祥勇正带着来自西藏的徒弟夏敏文进行当天的第二次查房。作为安徽省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孔祥勇不仅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带到雪域高原,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批能够“搏律通冠”的医生。
(资料图)
一次次为患者开通“生命之路”
急性心肌梗死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头号杀手”,病情进展往往十分迅速,随时有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乃至心跳骤停、猝死的风险,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孔祥勇介绍,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首选的救治方案。该手术是一种成熟的微创手术,医生从人体桡动脉或者股动脉进针,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开口处并注射造影剂,在放射线成像下就可以看到患者的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者闭塞。
如果出现重度狭窄或闭塞,可以利用球囊扩张的方式,将狭窄部位扩开,也可以通过安装支架的方式,使患者堵塞的血管恢复通畅,从而解除心肌缺血的状态,为患者开通“生命之路”。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2年,中国科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量超过1.1万台次,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超过7500例。作为“救心人”的一员,孔祥勇熟练掌握冠状动脉介入技术,一次次让危急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六天五夜的一次藏区义诊
2021年7月,孔祥勇作为安徽省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对口支援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来到世界屋脊,孔祥勇真切地体验到高原反应带来的生理不适。由于山南地区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比较薄弱,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在本地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只能驱车数个小时转诊至拉萨的医院进行治疗。
“时间就是心肌,我们必须把技术留下来,为生命赢得更多的时间。”在孔祥勇的带领下,山南市人民医院成功弥补了冠脉介入手术的技术空白,让当地藏族同胞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一年间,孔祥勇带着当地医生做了264例冠脉介入手术,其中部分是急性心梗患者等危重症患者。
“藏族同胞真的特别淳朴,患者家属从老到小,排着队来给我们献哈达,我确实很受触动。”当孔祥勇的脖子上被患者家属挂满了沉甸甸的洁白哈达时,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援藏使者”肩头的责任。
在西藏工作期间,孔祥勇发现很多藏族同胞对心脏病认识不足,发现时往往心脏问题都比较严重。于是,他开始带领当地同事赴藏区基层义诊。
地广人稀的西藏不同于平原地区,最长的一次义诊,孔祥勇和同事跑了六天五夜,路上时常会碰上山上掉下的落石。但当他拿着听诊器聆听当地群众的心跳时,孔祥勇觉得自己的奔波非常有价值。
让西藏医生“少走弯路”
夏敏文是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内科的医生,也是孔祥勇援藏期间的帮带学员之一。现在,他随着孔老师的脚步,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开始为期半年的学习。
“孔老师在山南市人民医院教了我们一年多,现在来安徽学习,我一点也不觉得陌生。”夏敏文坦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里的患者很多,一天的手术量相当于他们当地几个月的手术量。正因为如此,夏敏文见识到了许多复杂的病例,也学习到很多前沿的技术。
作为学生,夏敏文评价孔祥勇是一个“愿意放手的老师”,“孔老师给了我们很多亲手操作的机会,他帮助我们形成了一个好的治疗习惯和手术风格,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去年,孔祥勇完成在西藏的工作。但我省对山南市人民医院的技术支持并没有止步,目前,他的同事正接力奋战在雪域高原。据悉,从今年起,中国科大附一院接受山南市人民医院心脑血管科的医生分批次学习进修,以带动当地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当地患者。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通讯员 方萍 方雯 实习生 潘亦欣